“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句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两句诗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词解析
“契阔”的含义
“契”指盟约、誓言,“阔”指分离,合起来表示“生死离合”的永恒约定。
“成说”的含义
表示“已经说定”“订立誓约”,强调双方对未来关系的坚定承诺。
“执子之手”的意象
通过“执手”这一动作,表达对伴侣的依恋与共同面对生死的决心,是具体化的陪伴与守护。
“偕老”的寓意
既包含共同衰老的平淡,也隐含生死与共的悲壮美感,形成对永恒关系的理想化表达。
二、原诗背景
该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背景是春秋时期士卒远征的艰苦环境。诗中通过“死生契阔”表达对战友生死与共的誓言,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通过个体情感升华,隐喻对理想化伴侣关系的向往。
三、后世演变
情感表达的扩展
虽然原诗为战友情谊而作,但后世文人常借喻为男女爱情,象征对忠贞不屈爱情的追求。
文学意象的固定化
“执子之手”成为爱情诗中常见的意象,强化了“白头偕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总结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构建了“生死与共”的哲学命题,既包含个体对伴侣的承诺,也隐含对人类永恒情感的探索。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手”的意象,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普遍性的人类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