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一成语确实存在两个主要出处,分别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和《韩非子·喻老》:
《史记·滑稽列传》
该典故讲述的是齐国宰相淳于髡劝谏齐威王的故事。齐威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淳于髡以“大鸟三年不飞不鸣,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比喻齐威王若能改弦更张,必能成就大业。齐威王听后醒悟,励精图治,齐国逐渐强盛。
《韩非子·喻老》
该典故描述楚庄王执政初期无为而治,三年不发政令、不理朝政。右司马御座与王隐(暗指贤臣)对话时,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楚庄王将观民情、待时机,未来必能有所作为。楚庄王即位后亲政,废除弊政,国力显著提升,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补充说明
虽然《史记》和《韩非子》的典故主人公不同,但成语的核心寓意一致,均强调“沉寂中蕴含爆发力”,常被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低调中突然展现卓越能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