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追悼词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同时注重情感表达与事实陈述的平衡。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格式
标题 - 正式场合使用“悼词”或“沉痛悼念XXX同志”等规范表述;
- 贴出时标注“在追悼XXX大会上XXX致的悼词”。
正文结构
- 开头: 表达悲痛心情,说明追悼会目的(如“今天我们怀着沉痛心情,悼念我的父亲”); - 主体
- 介绍逝者身份(职务、年龄、去世时间、原因);
- 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分段叙述生平事迹,突出主要成就与贡献;
- 结合事例评价逝者思想品德,强调社会影响(如“他以无私奉献精神,为单位发展奠定基础”);
- 结尾:
- 表达哀悼与不舍(如“永垂不朽”“精神长存”);
- 提出学习方向或化悲痛为动力的倡议(如“让我们继承遗志,为建设贡献力量”)。
二、写作要点
事实与情感结合
- 以事实为基础,避免夸大或虚构,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逝者品格;
- 衔接情感表达,如“他的离世让我们痛惜,但他的精神永存”。
语言规范
- 采用简洁、严肃、概括性强的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称呼顺序:职务/职称→姓名→亲属关系。
个性化与通用性
- 根据逝者身份调整语言风格(如领导职务使用“同志”“同志安息吧”,亲属关系使用“父亲/母亲”等);
- 范文可参考,但需结合具体事例调整内容。
三、示例参考
悼念老中医范文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心情,悼念德高望重的老中医XXX。他生于19XX年,20XX年因病逝世,享年XX岁。作为中医外科先驱,他潜心钻研,培养了大批青年医生,其医术与医德至今影响深远。我们追思他的奉献精神,愿将仁心传递给更多人。”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可有效表达哀思,传承逝者精神。若需进一步优化,可结合逝者生平和听众特点调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