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贸市场改建后原有商户的安置问题,综合多个地区的实践案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安置方式及配套措施:
一、保留原有摊位
空缺摊位优先安置 在清拆前统计空缺摊位(如1400个),优先用于安置需清撤的商户,已安置1200户,剩余200-300户待需求出现时再安排。
按行业分类安置
将商户按肉类、蔬菜、水产等生活必需品行业分类,分散安置至新市场(如东门市场、熙龙湾市场)。
二、新建/改造市场
提升改造一批
对现有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摊位设施,确保60%以上摊位用于经营。
新建市场扩容
规划新建农贸市场,增加摊位数量,例如通过大胡同商业区等场所对接服装鞋帽商户,提供200-300个摊位。
三、过渡期支持措施
租金补贴与过渡期仓储
为搬迁商户提供临时仓储空间和物流运输补贴,缓解初期经营压力。
市场预热与宣传
通过广告、媒体宣传新市场位置和开业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减少商户对客流减少的担忧。
四、其他安置方式
自由安置与报名机制
允许商户自主选择新市场摊位,或通过报名机制参与摊位分配。
回迁机制
若新市场运营不佳,可设立回迁通道,允许商户在一定期限内返回原市场。
五、注意事项
公平公正原则: 通过公开招标、协商等方式,确保安置过程透明,避免利益冲突。 长期规划结合短期过渡
以上措施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例如万福片区通过年租金标底招租商铺,体现市场化运作。建议政府、商户及社区三方协同合作,最大化安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