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考试中的奇葩题目,综合多所高校的案例,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身份识别类
认错老师照片 南开大学法学院要求学生辨认上课老师照片,答对不得分,答错或不答扣41分。南京大学刑法学专业曾出题“草泥马”是否属于凶器,答案需结合法律与网络热词。
填写教师信息
南京大学中文系张建勤老师曾要求学生写出授课老师姓名,引发学生调侃。
二、创意与思维类
法律案例分析
南京大学刑法学期末考试出现“草泥马入刑法”案例,要求判断“甲骑草泥马抢包”是否构成携带凶器抢夺。厦门大学某考题结合《婚姻法》判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否可结婚。
文学与哲学应用
英国某大学哲学系要求学生分析《哈利·波特》中“007”台词与经典台词的关系。美国某大学伦理学考试出现“狗狗爱上妈妈”的想象性题目。
三、实践与表演类
即兴创作
南京大学中文系期末考要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美国某大学视觉艺术课以“情色自我”为名,要求学生全裸表演。
技能展示
广播电视专业学生需拍摄微电影《情书》作为期末作业。某艺术院校考编导需展示杂技转碟等才艺。
四、特殊情境类
反向思维题
重庆某院校模拟题计算“屌丝基因夫妇”生“高富帅”的概率,涉及遗传算法。某法学考试出现“如果狗狗爱上妈妈”等荒诞伦理问题。
闭卷突击
行政诉讼法考试前45分钟收卷,要求学生抄写教材内容。
总结:
高校考试中的奇葩题目多出于教学创新或考核趣味性,部分题目虽引发争议,但也体现了对思维灵活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考生应理性看待此类题目,避免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