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的骗局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骗局形式:
快速拿证忽悠:
承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学业并获得毕业证书,而实际上正规的学历提升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过程。
假学历诈骗:
提供虚假学历证书,这些证书不被国家认可。
“保过”陷阱:
承诺学员只要报名就能通过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而实际上考试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付出努力和时间去学习和备考。
交钱拿证:
谎称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直接获得学历证书,而正规的学历提升都需要学员通过学习和考试来获得证书。
低价诱惑:
初次报价较低,吸引学员报名,之后以各种名义加收费用。
过度承诺:
夸大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等,诱导学员报名。
模糊信息:
在宣传中故意模糊关键信息,如学习方式、考试难度等。
虚假机构:
没有资质的机构打着正规旗号招生,可能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
证书挂靠:
诱骗考生报考多个证书,通过收取各种费用骗取财产。
代报名:
承诺可以为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代报名,通过“内部渠道”成功报考。
保密卷与捷径:
承诺提供“密卷”或“捷径”,无需过多学习即可通过考试。
证书挂靠高收入:
夸大证书的市场需求和挂靠可带来的高收入。
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
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不同的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
伪造虚假招生信息: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窜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鼓吹有内部关系:
不法分子和中介打着招生机构的“朋友”“校友”“合作伙伴”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
骗子利用特殊类型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可以通过某些途径“低分高录”。
假冒招生人员:
不法分子会自称“省招生办工作人员”、“高校招生老师”,向考生及家长吹嘘可帮忙“弄进大学”,但录取有难度需要“活动经费”。
“普高”变“自考”:
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对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上大学。
“分不够,钱来凑”:
招生骗子称自己是招生院校或招生考试机构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夸口说能帮助上二本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上专科的也可录到二本院校,甚至是高考落榜生照样可以弄进大学。
高考“枪手”: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添加考生或者家长为好友,谎称自己有全国强大的枪手团队,长期帮助考生代考,可以帮考生当“枪手”,并承诺一定可以考上名牌大学。
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领取“助考金”转账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声称目前教育局对高考考生进行补助,考生可领取几千元的“补助金”,并诱导考生进行转账。
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
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
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
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声称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