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考试防疫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指导和培训
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深入学校,为学校校医等重点人群讲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识别,增强防控意识。
加强考务工作人员的防疫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各项措施要求落实到位。
全面消杀和安全环境
考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学校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部位如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地面等。
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考场进行再次消杀,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要求学校尽量保持教室门窗开启,形成空气对流,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健康监测和人员健康管理
学校建立健康监测制度,提前收集考生和监考人员的健康信息,包括体温、症状等,要求考前如有不适症状的人员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考试当天,发现异常者将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确保只有健康人员进入考场。
所有考生须提前申领“安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持续关注两码状态并保持绿码,非绿码人员需通过健康打卡、个人申诉、核酸检测等方式尽快转为绿码。
个人防护和防护措施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作息规律,做好个人防护,考试当天采取合适的出行方式前往考点,与他人保持安全间距。
考生应至少提前60分钟到达考点,主动出示相关健康码、纸质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考前48小时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证明等,经查验后有序进入考点。
考生在考试期间应自备口罩,按照防控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在考点入场及考后离场等人群聚集环节,须全程佩戴口罩。
异常状况的评估和处理
对考前和考试中监测、检查发现的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异常状况,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教育部门做好专业评估,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和组织考试工作的条件。
如体温不合格,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备用考场的设置
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当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考场。
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对接
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的工作对接,将成人高考组考防疫列入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重点,制定完善防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考试期间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