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地点在古代有多种雅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坛场:
把神坛当作考场,在坛前设置桌椅让学生们答题。殿试就是在神坛上进行的,因此称为“坛场”。
斋戒场:
考生们在考试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戒律和清规戒律的净身之地。在考试时,由监考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斋戒场,进行为期三天的宿禁,期间不得沾染任何物品,并要求进行礼佛、念经等佛教仪式。
闱场: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院试”考场别称。所谓“院试”,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二个环节,主要考察的是考生们的文章才华和警觉机智。这一环节是在官方指定的院落内进行的,所以也被称为“闱场”。
贡院:
科举考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院内部设置成排的相互隔开、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即号舍,考生在号舍参加考试。
棘围 和 棘院:
为了防止考生翻越,以杜绝传递通信之弊,唐代的礼部贡院周围插满了荆棘,故贡院又有“棘围”和“棘院”之名。
号舍:
贡院内部设置成排的相互隔开、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即号舍,考生在号舍参加考试。
科场:
地方官府设立的考场,供考生参加科举考试。
府试场:
在府城设立的考场,用于进行殿试或贡院考试。
礼部贡院:
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院分两类,一类是会考的场所,称礼部贡院;一类是乡试的场所,以该省的名称冠名。
这些雅称不仅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独特性,也体现了对考试的尊重和对考生品德的考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