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考试保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工作要求
各股室要严格按照保密工作制度要求,对涉密文件、资料确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严格的收发、登记、分送和存档制度,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机要文件管理
凡属机要收文,一律由办公室负责登记、送阅、保管和清退。送阅要按规定程序进行,阅后及时收回。机要文件不得外借,未经局主要领导批准,不准复制。
信息资料管理
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每天审计结束均要妥善保管。草稿、记录等应及时销毁。审计时使用的计算机不得接入被审计单位的局域网,以免泄密。
保密协议
在审计开始之前,企业与审计机构之间应当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中应详细规定哪些信息属于保密范围,违反保密协议将面临的法律后果等。要求参与审计的所有人员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确知晓并同意遵守保密规定。
控制信息访问权限
实行最小权限原则,只允许审计团队成员接触完成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对于非必要的敏感信息,应当限制访问。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实行分级授权制度,确保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到特定级别的信息。
审计现场管理
审计现场应设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审计过程中形成的草稿、记录等,应及时销毁。
审计人员教育
对审计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高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机密,不得外传未公开事项。
保密责任
全体工作人员都要牢固树立保密观念,认真学习保密规定,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做到不该看的文件不看,不该说的机密不说,不该知道的机密事项不打听。凡局内干部职工调离本单位或退休、离职,应首先将所有秘密文件清理交文书人员归档处理,多余文件交办公室销毁。
法律法规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审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保密制度,以规范审计单位内部信息的管理、使用和传播,确保审计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些保密制度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