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元件,其定义、作用及分类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功能
基本定义 PCB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将导电图形转移到绝缘基板上形成的导电线路板,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电气连接和机械支撑。
核心作用
- 提供电子元件(如芯片、电阻、电容等)的机械固定和电气连接;
- 实现多组件间的信号传输与协同工作。
二、分类与结构
按层数分类
- 单面板: 仅一面布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 双面板
- 多层板:多层导电层结构,可集成更多元件,性能更强。
基本构成 - 导电层:
通常为铜箔,负责传输电流;
- 绝缘层:如环氧树脂或玻璃纤维,隔离导电层并保护线路;
- 其他组件:包括孔洞(用于安装元件)、焊盘(连接元件)及阻焊层。
三、应用领域与技术趋势
主要应用 - 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5G通信设备等;
- 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
技术趋势
- 高密度互连(HDI):提升单位面积集成度;
- 柔性电路板(FPC):适应可弯曲、折叠设备需求;
- 刚柔结合板:结合刚性和柔性特性,拓展应用场景。
四、产业链与关键材料
上游材料: 覆铜板(如FR-4)、基材(如陶瓷、金属); 中游制造
下游应用:终端设备、系统集成等。
总结
PCB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道路网络”,通过精密布线与材料组合,支撑着海量元器件的协同工作。随着技术发展,其高密度、柔性化趋势将推动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