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目设置和考试要求因地区略有差异,但整体框架保持一致。以下是主要信息总结:
一、合格性考试科目设置
核心科目 所有省份均将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6种语种选择)作为必考科目。
学科范围
除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外,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3-14门科目。
特殊说明
- 艺术类(音乐、美术)及体育与健康科目通常由学校自主组织考试;
- 外语科目允许考生从英语、日语、俄语等6种语种中选择1种。
二、考试组织与成绩要求
考试形式
- 文科类(语文、数学、外语):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语文考试时长90分钟,其他科目75分钟;
- 理科类(物理、化学、生物等):以选择题为主。
成绩呈现
采用“合格/不合格”评价方式,及格分数线为60分。
作用与影响
- 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 部分省份(如江苏、广东)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综合评价体系。
三、地区差异与注意事项
科目调整: 如江苏省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合并为1科; 考试时间
替代机制: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用高考科目替代相应合格性考试。
建议考生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